引言
近几年,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同时带动了其他各行业的发展, 在科技得到了有力的支撑之后, 我国的化工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氯碱化工是化工行业的重要部分, 所以国内对于氯碱化工的生产及安全也越来越关注。 氯碱化工的原材料是工业盐、 甲醇等, 离子膜法是其发展的方向, 具有生产能力大, 质量高、 耗能低等特点, 主要生产的产品是烧碱,氯气、 氢气、 氯甲烷等。 我国在氯碱化工方面的进步, 使得我国的烧碱产量长时间居于世界前列,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 化工行业尤其是氯碱化工的安全工作责任大, 环境的污染极大, 有些物质具有腐蚀, 烧伤, 中毒的风险, 在保证化工产业发展以及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应该尽量减少其给环境以及人带来的危害。 由此可知, 氯碱化工的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环保尤为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生产设备会影响生产工艺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加强对其的管理,以保质、降低安全风险为前提, 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推动化工行业长远发展。
1 生产工艺分析
氯碱化工属于化工类, 是传统的化工行业, 指的是采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 氢气、 烧碱的工艺, 其应用于轻工业以及纺织行业等多个基础行业, 国内主要采用隔膜法以及离子膜交换法两种方法进行生产。 科技的革新使得国内化工行业发展快速, 氯碱化工受到了一定的推动, 各企业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 在技术方面不断加强, 生产设备更新更快, 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升, 氯碱化工生产环节环环相扣。 氯碱化工行业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危险, 在使用两种生产工艺生产时,管理人员若不管理到位, 生产人员不按规范操作, 则生产安全容易受到较大的威胁。 设备本身承担更大的危险, 其控制电源等可能出现中断或者误动, 导致氯气等外泄的状况发生,氯气可以使人中毒, 严重时会使人猝死, 管理人员一定要细心检查, 从源头阻止危险的发生。 生产人员操作设备时, 也要小心进行, 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 在保证生产的同时, 最重要的是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对于设备的管理势在必行。
2 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在氯碱化工行业设备管理中有很多问题, 但是经总结发现,有三方面因素最为重要,应对其进一步加强管理:
1)设备本身的换代问题;
2)设备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
3)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实行。
2.1 设备换代设备换代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设备换代不及时;
(2)设备换代时,企业采用质量较差的设备进行生产。有的企业为了使利益最大化, 在设备到了使用期限要进行更换时, 故意拖长更换的时间, 让企业使用老旧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有一些企业投机取巧, 尽管换了设备, 但采购的设备质量不达标。 氯碱化工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以及毒性, 如果设备更换出现以上两种情况, 很有可能导致有毒气体等的泄漏,对操作人员的生命构成威胁。
2.2 管理人员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因为大意, 或者是安全意识不够,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管理人员不会定期培训相关员工,自身缺乏安全意识, 没有对相关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及询问,也没有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详细记录, 敷衍了事, 这些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及人员性命。
2.3 管理制度无法实施在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氯碱化工的生产环境非常复杂,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为整个生产埋下安全隐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有经验的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但其中不乏有一些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处理问题, 而不是依据操作规范化, 这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设备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 使用方式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 员工如依据自己的经验而不加以学习, 会使得设备的作用无法发挥, 再加上员工本身的无责任意识,使得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员工粗心大意, 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器具随意摆放, 设备无法发挥作用,这些使得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推行。
3 氯碱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选择质量优的设备,按时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氯碱化工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另外, 大学化学作为实验科学, 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化学实践学习情况, 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课本的知识阐述一遍, 极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 使学生对仪器分析产生厌学情绪, 不能好好学习, 这就偏离了教学目的。 所以, 老师应当突破旧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使用启发式、 讨论式的方法, 与学生在课堂课后热情互动,构建活跃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拓宽学科的深度与广度, 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与当前科技发展形势, 社会热点相联系, 将这门课程的意义强调出来,让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仪器图片及操作原理方面的讲解, 同时增加仪器操作实验方面的辅助教学, 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仪器分析的理论内容较为深奥抽象, 涉及知识面较广,有些学生可能会接受困难,老师上课详细地讲解半天, 学生可能还是一头雾水, 一知半解。 这时候, 实验课程就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如图1所示。学校可设立相关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 使学生对其原理, 结构和作用有着更深的见解, 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加强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提升本科生化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4 结语实施高效教学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了解学生的心理, 运用情感教学,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以达到大学化学有效教学。 要实现有效的大学化学教学, 仍然需要每位大学教师不断努力,探索并不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欢迎来电咨询、技术交流、来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