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污泥压滤机应用

Category.Technical Literature 362

introductory

河道淤泥沉积现象非常严重,淤泥不断地堆积,河床也就因而不断地抬高。如果不清理河道淤泥,那么会影响河道的航运运行、生活用水的质量等,必须要及时地清理河道淤泥,改善水环境污染问题。据调查所知,虽然河道的治理受到重视,但是在治理过程中许多措施运用不当,不能缓解水环境污染问题,还会阻碍后续的工作。所以,想严格处理河道的淤泥堆积问题,就必须建设防洪清淤、灌渠污水源截污等工程,采用现代化清淤技术,提升清淤工作效率,改善河道水质,增大防洪的效果。

1 工程概况灌渠污水源截污工程包括河道清淤、截污管线、污水处理站、新建翻板闸、化粪池等工程。河道清淤13 876 m3、新建翻板闸2座、截污管线1 041.40 m、化粪池1座、污水处理站1座;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内外交通、施工供电、供水、办公设施、钢筋加工厂、机械停放场等。工程地处丰台区,河道附近有左堤路、西五环,交通十分便利,对于工程施工期间物料运输较为便利。施工期间,施工场区内无需修筑临时施工道路,直接利用现有道路作为场内道路,派养路工人做好平时的维护工作。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某河道治理范围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河道淤积不但影响到泄洪能力,也会造成淤积情况不断加重,如果不及时采取清淤治理措施,影响到河道行洪,甚至造成洪涝灾害。河道淤积物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河道生态环境以及城市景观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进行河道清淤治理是十分重要的。

2 常见的清淤施工技术

2.1 水下清淤方法水下的淤泥必须要使用清淤船,才能将淤泥全部清除。清淤的设备能够探测到淤泥存在的位置,能够快速地锁定淤泥位置,采取设备将淤泥挖除,使河道恢复原来的面貌。抓斗式、斗轮式、绞吸式、泵吸式等清淤技术常常在许多河道中被使用。根据河道的淤泥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淤技术。在小型河道中一般采用泵吸式清淤技术,在中型河道中一般采用斗轮式和绞吸式清淤技术,相比于泵吸式清淤技术,这两种效率也高,不会受到河道大小的限制,但是采用绞吸式清淤技术时可能会出现淤泥回转的现象。抓斗式清淤技术很适合用于那些淤泥中有许多杂物的河道。每种清淤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根据河道实际情况选择。

2.2 排干清淤技术排干清淤技术适用于宽度较小、无法支持船只运行能力的河道。排干清淤技术有2种施工方法:干挖法和水力冲挖法。干挖法是利用挖掘机将河道中的淤泥挖除,再运用运输设备将淤泥输送到指定处理淤泥的地点。而水力冲挖法则不同,它需要使用高压水枪将一块一块的淤泥冲刷成泥浆,然后就可以运用设备快速地吸取输送,这种清淤技术不适合有许多杂物的淤泥。无论是干挖法还是水力冲挖法,都必须在河床干枯时才能使用,也不会破坏环境,因此一般在枯水期采取清淤措施。

2.3 环保清淤技术环保清淤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清淤效果非常好,可以广泛地推广。但是环保清淤技术只能应用在水体浑浊度高的河道。一般在中小型河道中,可以将极大部分的淤泥清除,阻止污染物泄漏和扩散,对于保持环境而言,是非常好的。环保清淤技术在河道中使用能够将95%的淤泥清除干净,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环保清淤技术的成本非常高,很少有河道会选择这种清淤技术。环保清淤技术采取绞吸式清淤措施,整个清淤的过程中都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利用专业的清淤机器人和卧螺离心机,能够精准地挖掘淤泥,不会对周围的土壤造成影响,也不会污染环境,同时还需要运用挖泥船、监控设备、定位技术,能够让技术人员精准地了解淤泥的位置,增加淤泥清除的效率。

3 防洪清淤工程施工方案中淤泥处理技术

3.1 淤泥处理整个清淤过程能够分为淤泥处理和堆场处理,处理疏浚淤泥时一般采用水底直接处理淤泥。通常情况下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开展就地处理作业,如果河道的面积很大,且水位很深,往往不采取就地处理。就地处理时首先需要对淤泥采取脱水措施,然后物理淋洗、固化淤泥等。对于含水量较多的淤泥都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能够脱除淤泥中的水分,快速地使淤泥固结沉降,能够二次利用,提升清淤工程的效率。堆场处理是通过一些设备将挖除的淤泥输送到指定地点处理,输送时要尽量缩短耗费的时间,减少周转周期。3.2 无污染淤泥和污染淤泥处理河道中的淤泥可以有许多种,也有多种分类方式。在防洪淤泥工程中,采取清淤措施前,根据淤泥有无污染,可以将河道中的淤泥分为污染淤泥和无污染淤泥,不同的种类,采取的清淤措施是不同的。如果是污染淤泥,且还是污染物超标的淤泥,就必须将污染物水平降低,然后才能采取清淤措施。如果是无污染的淤泥或者污染水平低的淤泥,可以二次利用,需要合理的规划使用淤泥。3.3 淤泥二次利用处理挖出的淤泥都要考虑能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因为淤泥无论放置在什么地方都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尝试淤泥二次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淤泥资源化利用,可以将淤泥制作成陶粒、砖等,也可以制成肥料,淤泥中有大量的氮磷元素,能够使农作物快速生长,促进农业的发展。一般农村地区中小型河道中的淤泥都施行二次利用。也可以将淤泥放入农田里,有效地使农田更加肥沃;或让其自然干化,放置在公共地表,在一些设备运输时可以提升土壤的承载力。

4 防洪清淤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4.1 施工流程清淤处理有规定的流程,必须按照河流的方向自上而下地采取清淤。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了解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应用技术和一些相关的机器设备。丰台区的清淤处理需要采用浮船清淤,然后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设备:普通挖掘机、长臂挖掘机、浮船等。需要4只5 m ×5 m × 1.50 m的浮船,将4只浮船相互连接,然后利用吊机将挖掘机吊入浮船内,在此期间一定要确保浮船是稳定的,否则挖掘机会颠落至河道中。浮船要辅助挖掘机挖除淤泥,达到清淤的效果。当挖掘河中央的淤泥时,需要依据河道的宽度设计施工方案,当河道宽度在35~50 m的范围内时,中央淤泥不能一次性清除完毕,需要分步清除,挖掘机将挖掘中央的淤泥放置到河道两侧,然后再将其移动到河道边缘,采取2~3次倒运。因为淤泥的含水量高,所以挖除水中的淤泥较为困难,如果挖除的淤泥不能及时处理,可以先晾晒,减少淤泥的含水量,防止污染环境,再利用渣土车运输到指定地点。

4.2 注意问题选择清淤处理方案,必须根据河道的淤泥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淤泥处理方案。河道有其他的工程施工导致无法检测河堤标高,开挖前要使用小船和探杆检测淤泥的深度,防止挖除淤泥的深度不够,确保能够有效地清除淤泥。在运输淤泥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能违反。要采用高质量的车辆运输,运输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缩短运输时间,缩短运输周期,防止淤泥掉落污染环境。安排清洁人员对车辆行驶路线巡逻,如果有掉落的淤泥能够及时清除,防止发生出现乱弃污泥的现象。

5 底泥处理措施

5.1 底泥处理常用方案据调查所知,挖除的淤泥处理常应用自然脱水法、化学固化法、真空预压法、机械脱水法、土工管袋法以及机械脱水固结一体化法。选择处理方案时,要进行比选,选择适宜的方案处理淤泥。每种方法在各方面的表现如表1所示。表1中淤泥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到脱水效果、运行费用、场地大小以及设备的成本等。在处理淤泥时,需要设置场地,场地放置的淤泥都是从河道中挖取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含水量,而且还要运输到场地,路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河道周围一般都没有放置淤泥的场地,所以受到了场地的限制。自然脱水法、土工管袋法需要很大面积的场地,一般在工程中不使用这些方法。而机械脱水固结一体化法无论是在脱水效果方面,还是在占地面积、脱水效率方面,相较与其他几种方法都是较好的,所以工程中首先考虑这种淤泥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达到清淤和脱水的效果,利用移动脱水站和接驳船连接,能够输送干泥和淤泥,能够完成脱水固结作业,提升了清淤的效率,其效果也很好。

5.2 淤泥处置施工方法脱水固结一体化法利用格栅拦污和重力将淤泥沉淀后,将其从沉淀池转移到调节池,将泥浆调节成需要的浓度后,再泵送到均化池中,在输送过程中使用固化药材,当泥浆均化后,再输送到移动式压滤机脱水机中,利用脱水机将泥浆中的水分脱去,剩下干燥的泥饼利用自卸式密闭槽车输送至消纳单位。在调节池、均化池以及沉淀池中的滤出液都需要到沉淀池中反应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排入管道中。图1为整个淤泥处置的场地分布。

5.3 泥浆垃圾分拣利用重力作用能够将挖除的淤泥分类,能够清除淤泥中的卵石、砖块等杂物,与此同时也采用格栅将淤泥中的漂浮物拦截和清除。淤泥分捡后,对挑出的漂浮物、卵石、砖块等杂物应用挖掘机清除。

5.4 机械压滤机械压滤能够将泥浆中粒径小于7.50 × 10-2mm的颗粒分离。这些颗粒利用机器进行压缩成泥饼,泥饼能够二次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利用压滤机将泥浆过滤,压缩成泥饼,操作中要不断地搅拌药剂。机械压滤的流程如图2所示。

环保污泥压滤机应用-板框厢式隔膜压滤机

6 结语河道环保清淤工程开始施工时,一定要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工作,需要根据河道淤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清淤方案,要选择最适宜的清淤技术,不断地优化施工方案,提升河道环保清淤工程的施工效率。河道淤泥是否有污染,制约着河道生态的发展,为了开展清淤工作,需要按实际要求选用排干清淤技术和水下清淤技术,相关施工人员也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操作技巧,保障河道环保清淤工程的施工效果,争取能够完全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美化城市环境。河道的淤泥受到了工业和农业的影响,淤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提高了清理难度,根据每种清淤技术的优缺点,比选出最为合适、效果最佳的清淤技术。丰台区河道环保清淤工程采用水力清淤+机械脱水固结一体化方案,能够清除河道中的淤泥,降低淤泥中的污染水平,使其能够二次利用。通过分析,该方案可行。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the original source.

Welcome to call us for consultation, technical exchange, and material experiment.

Previous. Next post.
Expand More
Welcome to visit our factory!

loading...

en_GBEN